2021年11月16日 星期二

党组(党委)落实机关党建主体责任| 市药监局 坚持从严标准 落实主体责任 以高质量机关党建促进首都药监高质量发展

发布人:市直机关工委 发布时间:2025-10-11 08:31:49 来源:北京市直机关工委 文字缩放:

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坚持“讲政治、强监管、保安全、促发展、惠民生”,以首善标准落实机关党建主体责任,落细“四个带头”要求,持续巩固提升基层基础,不断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以高质量机关党建促进首都药品监管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以“两个维护”为根本,讲政治、强监管,走好“第一方阵”

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召开《弘扬改革精神 坚持从严标准 以高质量党建促进首都药监高质量发展》主题党建会,明确目标任务;联合出台《北京市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5)》,助推改革发展;开展政治能力提升专题培训,以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为牵引,持续抓好习近平总书记“7·29”重要指示精神和“四个最严”要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地见效。市药监局连续6年在全国药品安全工作考核中获评A级。

加强政治机关建设。坚持政治统领,对标修订《市药监局党组工作规则》《市药监局党组“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巩固巡视成果,高质量完成20个问题43项整改措施,建立完善党内谈话、“一把手”监督、医药物资储备等28项制度措施;加强党内政治生活锻炼,召开全系统党员代表大会,选举出新一届机关党委、机关纪委,持续强化药监机关政治属性。

全面压实主体责任。及时制定《市药监局党组落实〈党委(党组)及班子成员抓党建工作责任提示清单〉重点安排》和党建、业务“一本账”;每周召开局领导班子碰头会推进重点事项;每半月收集研究一次“三重一大”议题;每月梳理下发党建重点工作提示;每两月召开一次“一把手”述党建、述工作点评会。统筹开展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检查、述职评议考核,定期召开全面从严治党研判会,健全班子成员、机关“两委”成员联系指导基层制度,持续压实机关党建主体责任。

二、以“凝心铸魂”为主线,抓学习、强思想,推动监管为民实践

抓好理论武装。深化中心组领学、机关党委督学、党支部带学、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研学、党员干部自学“五学联动”,每月分层汇编学习重点提示、安排课题研讨,组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培训,邀请中央党校教授解读理论重点,对直属33个基层党组织全覆盖开展理论学习列席旁听、动态检查,推进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常态化制度化。

筑牢意识形态阵地。制定年度宣传计划,组织改革重点课题调研,2025年举办“药监论坛”、依法行政网络专题班、一体化综合监管等学习培训共20余期(场)次。健全落实意识形态“月分析、季会商”制度,跟进开展网络安全教育、人员思想动态分析,建立“两品一械”(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舆情预警监测平台,稳妥有效处置敏感舆情10余起。

加强政策宣贯。围绕“药品安全 监管为民”,策划承办2025年全国药品安全宣传周活动;首次举办2025年中关村论坛“监管科学与生物医药高质量发展”专场;编印全国首个省级生物医药企业合规指引,深化产业集聚区普法试点行动,共培育3批1个国家级、13个市级药品安全法治教育基地。

三、以“提质互促”为主题,抓支部、强群团,增强基层组织功能

建强战斗堡垒。召开“首善·四强”党支部质量提升现场观摩会,组织不同业务类型基层党组织作经验交流,促进同题共答;聚焦主责主业,广泛开展“践行市监文化、争当市监先锋”岗位建功活动,选树10个先进基层党组织、20名优秀党务工作者、40名优秀党员,召开表彰大会,推动创先争优。采取轮岗交流、联系指导、检查记录等方式,常态化开展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培训帮带,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全面过硬。

437767303.jpg

市药监局组织开展优秀党建品牌评选表彰活动

创建特色品牌。探索创新“党建+”工作模式,打造出“丹心‘药’京彩”党建品牌,构建“1+4+N”品牌体系,开展优秀党建品牌评选并进行表彰,培育出“京彩壹药”“永定药盾”“京南药监卫士”“未来‘药’更好”“国门药监先锋”等一批生动鲜活的基层党建品牌,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市药监局党建品牌创建入选市直机关党建创新案例。

做好群团工作。广泛开展“跟党走、勇担当、强作风、展风采”主题实践活动,实施年轻干部培养“青苗计划”,组织青年干部参观天安门升国旗,组织青年讲堂4期,推动全员凝心聚力。2025年获评市直机关工匠人才2人,创新工作室4家,名师带徒2队,《青盾药检》标识设计荣获市直机关青年技能大赛一等奖,所属药检院药理毒理室荣获全国巾帼文明岗。

四、以“严管厚爱”为导向,抓作风、强纪律,激励保障干事创业

筑牢廉政堤坝。召开“以案为鉴”警示教育大会,制作《廉政月刊》,发布“一周一案”,深化重点、节点提醒;探索建立“以谈促廉”“政治家访”“亲清助廉”互助模式,进一步梳理主要涉权风险,将药品审评审批29个即时办理项,由原来一级审核变为初审、复审两级审核;开展干部违规经商办企业全覆盖自查,发布《优化营商环境告知书》,制定《廉政高风险重点对象名单管理办法(试行)》,推进风腐同抓同治。

树立行业新风。建立双周调度机制,统筹推进行风建设三年攻坚专项行动、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大力推行非现场监管、“全程网办”,牵头开展医保定点药店经营管理专项整治、药品经营环节“清源”行动,规范基层行政执法专项治理,推动2025年上半年行政检查数量减少50%,全市药品制剂生产企业在产品种100%赋码、可追可溯。市级药品监督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市药监局接诉即办“三率”考核连续42个月保持优秀。

激励干事创业。制定机关处室、直属单位年度考核办法,完善考勤、兼职审批等管理制度,推动职业化专业化检查员分级评定,开展事业单位社会公益服务研究专业职称评审,协调参公单位获批受托行使行政检查职能,持续将年度考核奖励指标、职级晋升职数向监管一线、重点工作倾斜,及时开展困难救济、看望慰问,激励保障全员干事创业。2025年以来已有包括我国首款干细胞药物在内的20个创新药械产品获批上市,全国第一份处方“干细胞”药物在京开具;推动罕见病和临床急需药械进口累计获批25个品规,惠及4900余名患者。推动国家局京津冀药械审评分中心在京挂牌,4个市级创新药械服务站入驻昌平、海淀、大兴、经开区,《北京市“十五五”时期药品安全及促进高质量发展规划》编制列入市级专项规划,有力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