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 创新“三个一”工作机制 推动党建工作质量大提升


创新“三个一”工作机制 推动党建工作质量大提升
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党委
背景起因
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现有19个党支部,140余名党员,肩负着全市大气、水、噪声、土壤、生态等各类环境要素的监测、污染源监测和突发事故应急监测等工作,重大活动保障多、环境监测任务重。近年来,监测中心党委为更好地加强支部规范化建设,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聚焦组织生活规范化、评价体系细节化、能力素质全面化,围绕打造“党建红引领生态绿,支撑北京蓝”的党建品牌,探索了“三个一”工作机制,推动中心党建工作提质增效。
主要做法
构建一套标准体系 守好“党建主阵地”
监测中心党委依托量化对标管理,参考环境监测质量体系,健全了党建标准、制度、任务、评价一体化闭环管理,为支部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提供了有力平台和抓手。
深化“标准化”制度体系。全方位梳理近年来党建制度、党建规范,编印《监测中心党建制度汇编》《监测中心党建工作手册》,细化任务、规范流程、界定标准,及时印发各支部、各党员,使党建工作有依据、有遵循。
创新“项目化”管理体系。统筹党建、党风廉政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全面梳理中心党建工作要点,建立党委、支部项目表,按照每月、每半年、每年等时间节点,将明确的工作任务细化形成时间表、任务书,确保各项工作有目标、有方向、有抓手。
打造“可量化”评价体系。坚持抓在平时、严在日常,按照标准体系制定《监测中心党建工作考核评价指标》,采取内审与外审相结合的方式,每半年进行拉网式全覆盖交叉内审,每年邀请一次专家进行专项审查,开展量化打分排名,结合支部书记述职评议考核,实现“干的”和“讲的”相互印证,实现党建工作平时考核全覆盖。
创新一个方法机制 种好“支部责任田”
注重用“清单”抓支部责任落实,确保中心党建工作落实落地。
签订“责任清单”,明晰责任主体。结合中心党建标准化体系,对领导班子成员、党支部书记等责任主体,分别制定全面从严治党(党建)任务清单,涵盖落实主体责任、加强队伍建设、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内容,并与中心党委签订党建责任清单,督促各级党务干部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细化“任务清单”,推动责任落实。每月月末,党委办公室根据标准体系要求以及上级通知,及时编制下月党建工作任务清单,细化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等内容,区分党委、支部、党委办公室3个层次,明确工作要求及完成时限,让各级都能找准定位,各司其职,使各级工作目标化、具体化。
查摆“问题清单”,强化督导检查。建立月汇报、季检查、年考核“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强势推进重点任务有效落实。各支部指定专人对本支部当月党建工作进行汇总,每月月末按时填报《监测中心党建工作月报表》,党委办公室每月月初编制上月党建工作月报,逐一梳理问题清单,及时做好问题反馈。同时,加强考核结果运用,把党建考核情况作为年度干部考核的重要参考,推动党建工作责任落地生根。
打造一支铁军队伍 提升“核心竞争力”
注重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把党建工作作为推动业务工作、干部队伍建设上台阶、上水平的重要保障和支撑,着力提高干部职工的政治能力、业务能力,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生态环境监测系统能力。
在跟班学习培训中锻炼。坚持立足当前和着眼长远、优化局部和推动整体相结合的原则,每2个月选取2个支部的兼职党务工作人员,到专职机构跟班见学,通过参与日常工作,让跟班学习人员能够真正学习活动策划、方案制定、组织实施等要点方法,帮助他们从实践中提高做好党建工作的能力素质。
在急难险重任务中锻炼。重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党员干部深入新发地等疫情防控一线,开展废水监测,每日报送监测数据,有力支撑了疫情防控;组织5个批次38名党员下沉社区,积极参与社区抗疫,展现了生态环保铁军先锋队风采。
在重大活动保障中锻炼。以冬奥会冬残奥会、服贸会等重大活动、重要会议期间空气质量保障重点任务为契机,积极发挥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监测监控技术优势,组织党员干部参与驻点值守、24小时值班、凌晨审核数据等工作,积极研发预测预报体系,创新建立大数据平台,科学支撑决策会商,精准指导污染监控,在实现“冬奥蓝”“北京蓝”中锤炼党员干部过硬本领。
成效启示
监测中心探索“三个一”工作机制,通过完善标准体系、创新方法机制、打造铁军队伍,凝聚了干部职工力量,促进了监测事业发展,推动了党建工作由“做没做”向“好不好”转变,实现了党建业务双促进、双发展。监测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全国先进工作者刘保献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监测中心45人次受省部级以上表彰,10人取得专业技能大比武前三名,集体在全国专业技术大比武竞赛中获得团体二等奖,先后被评为“全国环境保护系统先进集体”“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市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