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五项工程” 着力锻造量子信息科研领域创新发展战斗队
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 2024-05-24 20:58:55
实施“五项工程”
着力锻造量子信息科研领域创新发展战斗队
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党总支
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量子院”)是我市联合清华北大等单位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主要承担探索新型科研组织机制、打造量子信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使命。目前全职人员249名,党总支下设4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05名。近年来,我们着力实施“五项工程”,锻造量子信息科研领域“创新发展战斗队”。量子院连续四年在中关村论坛发布重大科研成果,获得中组部等四部委第六届“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等表彰。
一、实施“铸魂工程”。坚持不懈围绕打造量子信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这个核心使命,熔铸团队之“魂”,以主题教育为主线,推动学习教育抓在经常、融入日常。着力办好“院士讲坛”,设置科技自立自强、有组织科研、面向国家需求的基础研究等主题,请薛其坤、向涛、孙昌璞等院士作专题报告,组织党员赴党史展览馆、两弹一星纪念馆、核工业纪念馆等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开展《横空出世》观影等活动,引导科研人员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着力探索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开展量子领域科研攻关的新路子。
二、实施“头雁工程”。针对我市明确的加速补充计划重点攻关工程分别设立党支部,实行“双带头人”制度,党支部书记由核心科研团队负责人担任,发挥支部书记“头雁”的引领作用,促进党支部“强”与科研成果“硬”的有机统一。如量子计算党支部书记是市十三次党代会代表,他特别注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员为骨干成立科研攻关小组,冲锋陷阵攻坚克难,他带领的科研团队连续三年在中关村论坛发布重大科研成果。量子网络党支部书记来自航天系统,他带领团队发扬“四个特别”航天精神,科研成果在2024中关村论坛闭幕式上发布,该团队在军民融合、成果转化方面也走在了全院的前列。
三、实施“托举工程”。量子院党员中,以年轻人为主的副研、助研以及工程师和博士后占80%,他们是量子院的生力军。党总支通过“托举工程”,为年轻人施展才华搭建平台。坚持引才育才并举,支持从东芝剑桥实验室回国的首席科学家袁之良,全职引进多名英国留学青年,支持他们在“双场密钥分发”等重大科研攻关任务中挑大梁、当主角。组织25期“工程师技术沙龙”,激励大家争做新时代的“大国工匠”。举办19期“青年学术论坛”,请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定期作学术报告。打造行政人员学习交流品牌——“思享汇”,引导部门负责人“传帮带教”、年轻同志“比学赶超”。
四、实施“暖心工程”。针对海归和外籍员工占比26%等实际,党总支设立统战委员,建立统战机制,坚持每年开展问卷调查,及时了解海外人才实际需求、传递党组织的温暖。广泛开展外籍人才联谊,举办量子院外籍新春茶话会、春节包饺子、趣味户外运动会等活动,邀请外国专家讲中国故事,持续强化外籍和归国人才的思想认同、组织认同、情感认同。来自日本的谷垣教授在获得2022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后撰写“我的中国故事”在“中国新闻发布”杂志发表,增进了外籍员工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感知。
五、实施“伙伴工程”。量子院近六成的科研团队负责人是兼聘人员,不少兼聘人员党组织关系不在量子院。为强化党建协同,我们与兼聘人员所在单位(院系)党组织建立联学联建的“伙伴”机制,先后与中科院半导体所党组织座谈、与北大科研部党组织开展联学活动,共同探索以党组织共建促进单位联合攻关的新举措。建立兼聘人员团队党建“执行人”机制,由团队兼聘负责人指定一名全职科研人员作为“执行人”,类似团队中的“政委”,与兼聘负责人协同,促进团队科研和党建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