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深化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争做最讲政治的战斗堡垒、最能扛活的施工团队、最有情怀的先进集体


持续深化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争做最讲政治的战斗堡垒、最能扛活的施工团队、最有情怀的先进集体
市检察院办公室党支部书记、主任杨永浩
2022 年,市检察院办公室党支部深入贯彻落实党组决策部署,深刻领悟把握基层党建工作规律和办公室工作规律深度融合,推动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与坚持办公室“三个服务”(服务党组决策、服务检察业务、服务机关和基层)“三个中心”(决策参谋中心、综合协调中心、政务保障中心)“三个平台”(检察工作展示平台、宣传资源统筹平台、涉检舆情处置平台)职能定位融合贯通,让政治力量成为统筹推动支部高质量发展和服务保障检察中心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突出党的政治建设统领,争做最讲政治的战斗堡垒。强化党的政治建设的根本性保障作用,牢牢把握办公室工作正确发展方向。以坚定理想信念强化思想“硬核”。组织支部全体党员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办公室工作实际,安排以党小组为单位学原文、悟原理,支委带头“领学共学督学”;支部书记带头以《凝心聚力 团结奋斗 敢于斗争——以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创造市院办公室工作新业绩》为题进行党课教育,在全体党员中树立“你是怎样,支部便是怎样”的意识,凝聚“誓为推进党在首都的检察事业发展而不懈奋斗”的精气神。带头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及市委实施意见。起草制定并印发全市检察机关贯彻落实市委实施意见重点工作任务分工方案;指导代拟起草重点领域专项监督工作方案;建立“双周报、月调度、季督查”工作机制,将市委实施意见中明确的 68项重点任务纳入督办台账,确保各项重点任务压茬推进、高质量完成,推进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检察工作发展的实践创新。强化支部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支委联络党员以及党员评议制度,尝试开展支部全体党员大会定期听取支部委员落实“一岗双责”情况报,规范召开组织生活会、支委会、党员大会、党小组会,举办党日活动(含理论学习等),发展党员 2 名,增进支部团结统一。持续打造“三服务、三中心、三平台”党建工作品牌,落实“一小组一节课”机制,畅通各科室之间的“同堂培训”,公文写作课还向其他支部开放共享。支部建设经验做法在市直机关“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现场会上进行交流发言。压实管党治检主体责任。支部班子强化“一岗双责”,自觉执行好上级和市院机关的各项纪律要求,抓紧抓实党内政治生活,在日常工作中以上率下、从严管理,督促党员干部严格落实“三个规定”,持之以恒深化纪律作风建设,开展全面从严治党学习教育,围绕作风逐一剖析、深入自查,持续深化自我革命。坚持严管厚爱相结合。针对疫情时期大部分党员居家办公的实际情况,支部书记草拟并经支委会讨论通过了《居家期间在岗在责的若干要求》,既部署相关学习任务,又明确了支委联系党员的具体责任,确保支部对党员指导到位、督促到位、关爱到位。
二是充分有效发挥办公室职能作用,争做最能扛活的施工团队。以市院党组印发《北京市检察机关推动新时代办公室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为契机,优质高效履行好检办、秘书、督查、信息、机要保密、档案、外事、联络、新闻宣传等九项职能,着力增强服务保障工作与检察业务高质量发展的适配性。充分凸显“三智”(智囊、智能、智力)特性。以“身在兵位、胸为帅谋”的政治担当做好参谋助手,起草各类综合文稿。起草全市检察长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力求将党组和主要领导的思考谋划精准转化为抓落实的具体部署安排;牵头完成2023 年北京市两会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起草和《新时代首都检察工作用语“辞典”》编纂等工作,助力工作报告以 98.66% 赞成率创自按键表决以来历史新高;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研讨理论文章被人民日报、法制日报、人民检察等权威媒体刊发,助推首都检察话语与叙事体系更加成熟定型;以首善标准为牵引,以经验型简报为突破口,将首都检察好经验及时总结转化。牵头协调重大任务推进落实和重大活动组织实施。牵头组织召开京津冀检察机关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线上研讨交流会;牵头组建工作专班起草《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快推进“数字检察”建设的意见》等;牵头制定《疫情防控处置预案》,并要求各院制定对接方案,形成“1+N”制度体系;牵头制定工作台账,为确保上级决策部署在首都检察机关落地落实提供有力组织保障。推进档案数字化、规范化管理。深入开展档案服务外包调研,探索社会服务外包模式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以档案数字化积极融入“数字检察”实践。
三是在“重、苦、杂、难”中锻炼队伍,争做最有情怀的先进集体。增强“思想的主动是最大的主动”意识,支部书记起草并经支委会审议通过年度 17 项重点任务清单,建立台账逐一销号落实,进一步找准办公室党支部服务保障检察工作主题、主线、主攻方向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示范带动全体党员按照组织的要求“愿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自觉“顶起自己该顶的那片天”。新闻中心获院通报表扬。2022 年实现了法治日报、检察日报头版发稿 38 篇,头版头条发稿 5 篇的新突破,发稿的“质”与“量”均走在全国检察机关前列。持续深耕以“京检在线”为龙头的“京检网阵”,坚持 365 天不打烊,2022 年发布各类信息 1.1 万余条,综合点击量突破 5200 余万,最高检、市委政法委等上级机关新媒体平台转发“京检网阵”原创信息百余条,先后在中政委、最高检及权威第三方机构相关评选中获评全国政法机关百佳微博、全国优秀检察新媒体百佳微信、全国十大检察院微博、2022 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政法网站、2022 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政法新媒体等荣誉。检察联络取得积极成效。建立“网格化”联络机制和“菜单 + 专题 + 定单”式联络工作品牌,统筹全市检察机关开展各类联络活动 396 场,市院获评“北京市 2018-2022 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工作先进单位”。服务保障院领导首次走访各民主党派北京市委,在全国检察联络“一盘棋”中发挥积极效能,圆满完成全国两会各项检察服务保障工作。打好市两会联络“整体仗”,加强报告解读阐释,赢得了代表委员的一致好评。牵头制定《北京市检察机关贯彻落实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工作决策部署的若干措施》《北京市检察机关代表委员联络工作五年规划(2023-2027)》等,将人大监督、民主监督制度优势转化为检察履职优势。支部主体建设注入新动能。坚持把激励干部干事创业、履职担当作为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实践,科学调配检力资源,处理好工作基本分工和支部“一盘棋”的关系,打破科室界限,统筹使用人员,历练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丰富各岗位 AB 角人才库,向支部党建要潜力,通过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实现“编制有限,检力无穷”。正视办公室党支部的实然状态与应然要求之间的现实张力,引导支部年轻党员围绕“全市办公室队伍现状”“办公室工作如何加强科技赋能”“基层院办公室有哪些高频问题需要解决”等“小切口”开展微调研,注重将参与工作业务探讨上升为党员集体思考,树牢“我们已经做了不少工作,但需要我们做的远比我们已经做了的要更多”的意识,彰显“奋斗每一年”的精神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