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场)

党建引领 统计赋能 精准服务社会民生发展大局

北京市统计局 2025-07-31 18:09:54

刘思.jpg

党建引领 统计赋能 精准服务社会民生发展大局

市统计局社会与文化处党支部书记、处长  刘思

 

社会统计工作是社会民生发展的“晴雨表”和“导航仪”,一头连着国家大政方针的科学制定,一头系着亿万群众的急难愁盼。市统计局社会与文化处肩负着全市社会民生及文化产业发展统计监测的职责。近年来,社会与文化处党支部紧扣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着眼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新要求,以党建引领社会文化统计工作,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统计服务人民、服务中心大局的效能优势,从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高度,精准对接群众对“七有”“五性”的美好向往,在回应群众期盼、破解民生难题中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在服务大局中彰显统计人的责任担当。

一、以党建铸魂,把准社会统计的“政治航向”

社会文化领域统计工作“点多、面广、线长”,工作中需对接30余个市级部门,协调难度大、任务要求高。为引领党员干部牢记“国之大者”,在跨部门协作中主动担当、创新作为,支部将社会统计工作与落实党中央关于民生工作的决策部署紧密结合,创建了“知政唯实,心系民生;以文化人,强基铸魂”党建品牌,形成“上下联动、同频共振”工作机制,激发党员干部为大局蓄力、为发展护航。“七有”“五性”监测评价作为社会民生统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超大城市精细治理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这一评价指标体系涵盖12个领域,整合18家市级职能部门的61项统计指标,构建起全面立体的民生监测网络。为推动统计成果从“指标数据”转化为“民生答卷”,我们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和精精益求精的业务素质,着力夯实数据根基,合力攻坚指数测算,确保监测评价结果精准反映供需两端突出问题,为部门和各区明确不足、强化整改提供抓手,让统计工作既为政府决策“参谋”,也为群众生活“指路”,真正成为连接党和人民的“连心桥”。

二、以党建赋能,夯实社会统计的“服务质效”

高效调研察民情、传民声。强化作风建设,大力传承和弘扬苏区调查精神,聚焦“一老一小”服务民生痛点及群众“新期盼”,深入开展托育服务发展、中小学生通学情况、儿童就医及儿科医联体建设、居家社区适老化改造、养老服务需求等多项专题调研,调研成果为市领导决策部署、相关部门掌握政策实施效果提供了科学依据与精准参考。初心如磐担使命、践承诺。坚持党建引领,锚定统计为民根本方向,将支部党建工作与民生服务实践深度融合、同心共筑。新冠疫情防控期间,选派党员干部支援市防控办数据工作专班,高效完成疫情数据汇总、分析与报送等急难任务,以精准数据筑牢防疫屏障;连续七年开展“帮帮盲”志愿活动,为视力障碍人士提供接送站等暖心帮扶,用点滴行动传递统计温情;深耕儿童关爱领域,每逢“六一”儿童节通过义务捐赠、参与互动游戏、座谈交流等形式,组织党员干部到孤独症儿童康复中心开展共建帮扶、结对服务主题党日活动,让统计工作始终饱含温度、紧贴民心。

三、以党建聚力,激活社会文化统计的“宣传强音”

统计数据走出报表、贴近群众,才能更加释放其社会价值。近年来,我们坚持把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执行力转化为统计宣传的推动力,让社会各界更直观地感受发展成效。在群众就医这一民生关切领域,我们通过广泛深入地调研医联体建设情况,如实反映居民就医满意度和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等现状,结合患者从“跑远路”到“家门口看好病”的鲜活案例,形成兼具专业性与感染力的宣传素材,在北京日报APP客户端制作宣传短片,获得积极反响。在文化统计领域,深刻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对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战略指引,精准把握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核心要义与统计监测重点,围绕革命文物保护、科技赋能博物馆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等专题开展“党建联学+联合调研”,深入挖掘首都文化创新实践案例,依托《数说北京》等媒体平台录制专题节目,擦亮首都文化“金名片”,生动展现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