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场)

锤炼“五步”“五有”“五微”特色党建品牌 赋能应急管理科技 支撑事业融合发展

市应急局 2022-07-07 20:56:11

锤炼“五步”“五有”“五微”特色党建品牌

赋能应急管理科技支撑事业融合发展

市应急管理科学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张 鹏

按照会议安排,下面我汇报应急研究院党建工作有关情况。我汇报的题目是:锤炼“五步”“五有”“五微”特色党建品牌,赋能应急管理科技支撑事业融合发展。

一、基本情况

市应急管理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为“应急研究院”),2021年 4 月按照事业单位改革工作部署新组建成立,主要承担本市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领域科技研发、技术支撑、宣传教育、考试管理、监测感知等五方面业务,为全局重点工作提供科学技术支撑、行政辅助支撑和新闻舆论支撑。作为人员数量最多的直属事业单位,我院在管理模式上采用“一院五制”,即:在编干部、博士后工作站在站博士、海外留学专业技术人员、科研助理以及聘用制等五种不同体制,全院平均年龄 36 岁。院党委下设 6 个在职人员党支部和 1 个退休人员党支部,现有党员 101 人。

二、主要做法

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应急研究院以党建工作为统领,注重将党委自身建设作为推动事业改革发展,深化业务深度融合,提升团队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手段,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提炼“五步”“五有”理论学习方法,创新开展“五微”系列党建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

(一)突出政治引领,凝聚思想共识,努力在“谋”字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的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始终把强化思想建设放在首位,一是坚定理想信念,注重为干部队伍铸魂。严格落实“两书”工作部署,精心组织编制《党委目标管理任务书》,引导干部牢固树立“五创”理念,即:创新思想观念、创建规范组织、创优团队文化、抓实创效实践、创业融合发展。在党委建设中,专注于夯实党建工作基础,专注于专业型、综合性、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专注于巩固深化党委特色品牌,全年明确 78 项党建任务台账,有效回答了党建工作怎么干、干成什么样的问题,使目标更明确、职责更清晰、内容更具体,党建工作更加有的放矢。二是细化任务分工,为个人发展定航。坚持党委班子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组织全院党员干部制定《党员岗位建功承诺书》的基础上,结合岗位实际,每名党员细化不少于 24 项个性化承诺清单。3 月份,组织召开全面从严治党(党建)工作部署会,制定院党委《关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与全体党员干部逐级签订建功承诺书,将党建工作从“软任务”变成“硬指标”,真正实现党建工作有人盯、有人办、有人管。三是明晰职能定位,为事业改革聚力。注重将党建工作成果,转化为推动事业改革的强大动力。面对机构体制变更、个人身份选择、工作岗位调整,为使干部克服焦虑恐慌、化解分歧矛盾,通过开展事业发展大讨论,组织“头脑风暴”专题研讨,在深入研判形势的基础上,明确了继承原两单位专业技术优势和宣传特色品牌优势,探索应急安全“科研 + 科普”工作模式,引导干部统一思想认识,提升团队凝聚力、战斗力、创新力。

(二)固化学习方法,确保培训实效,努力在“实”字上下功夫。坚持以人为本、分类实施、务求实效的工作原则,统筹制定院党委《关于做好党员干部学习工作的通知》,以党史学习教育和迎接党的二十大为契机,探索固化“五步”“五有”理论学习法。一是规范学习步骤,为学深悟透打好基础。在学习程序上,按照组织委员领学领读,支部书记解读答疑,全体党员研讨交流,碰撞思想“火花”,撰写心得体会,选派干部分享展示等“五步法”,梳理规范化、程序化的学习模式,提高理论学习工作质量。二是注重学习实效,为提升综合素质助力。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运用“网、台、视、微、书”等多种渠道和平台,坚持有计划、有结合、有笔记、有心得、有信息“五有”的工作要求,形成有效的闭合环路。自成立以来,我院通过党员微讲堂、融合讨论、主题党日、应急科技大讲堂等方式,开展 60 余次学习讨论和主题交流,举办专题党课 7 次,撰写心得体会 300 余篇,发布党建信息 420 期。“五步”“五有”学习法受到市委党史学习教育指导组的肯定,相关经验在市直机关党建刊物上发布。

(三)坚持创新形式,激发团队活力,努力在“融”字上下功夫。为推进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各项措施的落实,实现干部队伍的深度融合,增进整合后团队彼此了解,互信共进。院党委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开展“五微”系列党建活动,通过党委(支部)书记专题“微党课”,铸牢理想信念,坚定初心使命,增强党员干部党性锤炼和先进性建设;通过开展党史“微分享”,梳理“四史”学习心得及革命先烈英雄事迹,巩固党员交流,增强自我革命、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责任担当;通过“微足迹”,采用“打卡”参观践学的方式,在红色教育基地重温入党誓词,感悟伟大建党精神;通过“微服务”,结合安全生产考试工作实际,安排全体党员干部开展考试巡视,掌握基层从业人员实际需求,强化宗旨意识;通过“微宣教”,利用应急安全宣传车,深入基层、企业、社区,讲解科普应急安全知识,弘扬安全文化。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实践,“五微”系列党建活动已成为我院凝聚思想共识、促进团队融合、增强活力战斗力的重要手段。

(四)坚持规范引导,巩固党建基础,努力在“合”字上下功夫。结合应急研究院人员数量多、财政经费多、体制机制多元化、业务领域多样等特点,对标对表“五化五型”机关建设总体要求,一是健全职责体系,解决“谁来抓”的问题。在机构整合后,第一时间成立院党委,明确分工,坚持对“三重一大”事项统一领导、集体决策。制定院《党委工作规则》《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院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相互提醒、相互监督工作的实施办法》等,规范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固定党日”,构建以关键岗位为点、工作程序为线、制度规范为面,环环相扣的主体责任落实体系。二是完善制度机制,解决“怎么抓”的问题。建立 1+4+N 内控监督体系,制定涉及加强干部监督管理、纪检监察、科研项目、财务管理、督查督办等40 余项制度,梳理 50 个廉政风险点,逐条确定风险等级和防控预案。三是坚持从小微入手,解决“抓什么”的问题。围绕事业改革中党员干部的突出矛盾和思想困惑,成立党员民主议事会,发挥工会、团支部、妇女委员会关爱共育作用,提升归属感、成就感和幸福感。从工作生活中“小事”入手,深化谈心谈话制度,召开研讨会答疑解惑,真正做到“四个知道、一个跟上”。从“小处”“小节”着眼,以日常提醒筑牢守纪守规防线,做到抓细抓常、防微杜渐。

(五)坚持效能转化,转变工作作风,着力在“干”字上下功夫。以首都应急人“四种特质”为激励,引导干部不畏困难挑战,敢于吃大苦、耐大劳、担大任。一是崇尚竭诚为民的工作作风。通过开展防灾减灾日、安全咨询日、公共安全开学第一课、安全宣传“五进”、“应急先锋·北京榜样”评选、指导街道乡镇创建安全社区、建立基层安全技术服务联系点等,共计 260 余次,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强化为民服务意识。二是培养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以科研课题攻关为重点,聚焦首都应急管理痛点难点问题,引导科研人员锤炼业务本领,强化钻研精神,完成涉及安全韧性城市、有限空间、危化品道路运输等 19 项科研课题,申报发明专利 11 项,软件著作权 16 项,发表学术论文 30 篇。三是弘扬主动作为的工作作风。结合应急管理重点任务,健全完善技术支撑工作机制,完成城市公共安全风险、自然灾害风险、季度安全生产、森林防火等形势分析,开展事故案例统计,编制韧性城市工作和应急指挥辅助指导手册等 50 多项任务,切实发挥技术支撑作用。

下一步,应急研究院党委将坚决贯彻本次会议精神,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扎实的做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的传达学习和落实落细,持续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深挖精炼“五步”“五有”“五微”做法,强化理论武装。聚焦首都应急管理事业发展这条主线,以党建工作为统领,勇于变革、勇于创新、勇于开拓,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纪律建设、作风建设等走深走实,落实落细,为实现首都应急管理事业高质量的发展贡献力量,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