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支部工作法创建为抓手着力提高机关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
北京市直机关工委 2023-04-07 09:29:45
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是党组织开展工作的基本单元,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十九大以来,海淀区直机关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认真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深入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支部工作的规范化程度明显提高,战斗力、凝聚力、创造力明显提升,但支部建设永远在路上,为把党支部建设得更加坚强过硬、更加充满活力,海淀区直机关工委把创建“支部工作法”作为提升支部工作规范化建设水平、提高支部党建质量和效果的抓手和途径。
一、海淀区直机关工委推动支部工作法创建的思考
海淀区直机关工委紧扣“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的核心任务,在系统开展了“星耀引航”优秀支部工作法评选活动,围绕党建业务如何“融”、党员队伍如何“建”、服务群众如何“实”、党建难题如何“解”等共性问题,积极引导机关基层党组织开展支部工作法创建,取得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和体会。
(一)创建支部工作法要强化政治功能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党支部作为一级政治组织,政治属性是党支部的根本属性,政治功能是党支部的核心功能。《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在总则第一条中就提出了“要不断强化党支部政治功能”。当前基层党组织建设中还存在一些虚化弱化边缘化的不良现象,有的组织生活、政治生活娱乐化、庸俗化,好人主义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严肃性不够,难以达到“红脸出汗”的效果;有的党务工作者把主要精力和时间用在填表格、报台账上,使党建工作淹没在具体行政性事务中;还有的把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模式化、千篇一律等等。表面上看,这些问题是基层党建工作虚化弱化边缘化,实质上是政治功能弱化。因此,必须把强化党支部政治功能作为创建支部工作法的首要任务和核心内容,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于支部工作法创建的始终,把每个基层党支部都锻造成毫不动摇地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坚强战斗堡垒。
(二)创建支部工作法要坚持问题导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其中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就是坚持问题导向,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在实践中,机关基层党组织工作中存在的“两张皮”“灯下黑”“党建引领示范作用发挥不充分”“党建活力不足”等新老问题,成为影响和制约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解决得如何,直接关系着机关基层党建能不能不断取得实效。认识到问题无疑是重要的一步,更关键的在于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就是要拿出正确而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俗话说的好“办法总比问题多”“方法得当,事半功倍”,创建党支部工作法就是为了直击支部建设中的痛点、堵点和焦点问题,坚持对着问题去、瞄着问题走,既关注问题本身,又分析内在成因,做到对症下药、精准发力,探索出正确而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让机关基层党组织“祛病强身”,更加充满活力、战斗有力。
(三)创建支部工作法要突出创新推动
“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揭示了问题和创新之间的辩证关系。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创建支部工作法坚持问题导向,把解决问题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就必须把创新作为解决问题的动力源。同时,必须要明确只有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的创新才是真正的创新,“整新词”、“提口号”、“盆景作秀”、“文字游戏”等为创新而创新,实则闭门造车、脱离实际、“假大空虚”、劳民伤财,根本不解决任何问题,根本无任何实效,根本不是真正的创新,只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变种”创新。因此,创建支部工作法就必须牢固树立“创新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解决问题是创新的最终目的”的意识,在发现问题中求创新、在分析问题中思创新、在解决问题中谋创新,用解决问题的思路激发创新活力,用解决问题的实践催生创新方法,用攻克一个个“娄山关”“腊子口”的战果体现出创新的意义和价值。
(四)创建支部工作法要鼓励基层首创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一切活力、力量都源自于基层,基层是我们党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广大机关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党员之中蕴藏着极大的内生动能和创新智慧,充分尊重和发挥基层首创精神,激发其创新意识和不断迸发的内在活力,能为创建党支部工作法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其中,机关基层党员的参与创建的程度决定着创建成效的高低,机关基层党员是党的基层组织成员,基层党建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他们看得最清楚、感受最深,改善现状,解决问题的愿望也最为迫切,因此,必须充分尊重他们的党员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重视他们的意见建议,调动其参与创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他们弘扬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解放思想、敢闯敢试,探索务实管用的好办法,只有让每一个党员都成为支部工作法创建的参与者、实践者和推动者,涓涓细流才能汇成大海,点点星光方会点亮银河。
(五)创建支部工作法要紧扣服务主题
服务是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的具体表现和重要延伸,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要把基层党组织的工作重心转到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上来”。机关各基层支部许多都建在单位业务科室上,承担着业务和党建的双重责任,聚力服务发展大局,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关键在支部;党自创建以来,始终把服务人民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支部作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最贴近人民群众的组织机构,践行党的宗旨,关键也在支部;《中国共产党党内关怀帮扶办法》中明确提出“建立健全党内关怀帮扶长效机制”“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始终信任、依靠和爱护党员”等要求,落实这些要求关键还在支部,因为支部是党员之家,有着“管到人头”的优势。因此,在创建支部工作法过程中,必须把服务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根本价值取向和功能定位,紧扣服务主题,着眼于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搭建服务平台、构建服务体系,使机关基层党支部领导方法、工作方法、活动方法更加符合服务发展的需要、服务群众的需要、服务党员的需要。
二、海淀区直机关系统创建支部工作法过程中的亮点和启示
支部工作法创建活动在系统6个党建协作组牵头组织下有序推进,各基层党支部紧密结合本单位本部门党建工作特点和业务工作实际积极创建,累计有65家单位94个基层党支部申报“优秀支部工作法”,其中涌现出的具有鲜明特色和蕴含丰富内涵的典型案例给我们一些启迪性的感悟和收获。
(一)从系统观念出发统筹推进支部工作开展
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全党必须 “坚持系统观念”,必须“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因此,坚持系统观念、运用系统方法推动党支部建设既是新时代的客观要求,也是基础性的方法论指引。通过此次支部工作法创建,可以明晰得看出系统观念在支部党建得到了一定的贯彻和运用。区政协机关第一党支部的“支部+”工作法,其中“支部+专委会”把党建活动与专委会履职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把政协调研视察与主题党日活动有机衔接起来、共同策划、共同部署、共同实施,形成了政协履职中有党建工作,党建工作中有政协特色的良好效果。政协委员人才荟萃、智力密集,打造出了“委员沙龙”“委员讲坛”“委员讲堂”三位一体的学习品牌,支部主动将党员教育培训嵌合“+”入其中,借“委员”之力丰富资源强队伍,增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实效;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二党支部“1+4”工作法,以党支部为“1”个工作平台,聚焦“统筹保障、接诉即办、对口支援、价格管理”4个工作重点,通过加强支部工作与重点工作的双向统筹,既强化了党建工作统领地位,又系统的整体推进了各项工作;区北部办党支部立足自身作为统筹协调单位的基层党组织的定位,通过与区属企业党组织、北部四镇党组织、驻区企业党组织建立统筹调度、共商共治、协同共进等机制,有效凝聚了科学城北区规划建设方方面面的力量。
(二)注重发挥党小组在党支部建设中的作用
党小组是党支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党支部工作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机关党建工作“要重视建强党小组,发挥党小组作用。”在申报评选的94个基层党支部中,有38个党支部建立了党小组,其中有些支部通过不断强化党小组功能,激发党小组活力,切实提升了支部工作法的创建水平和质效。区审计局党支部针对审计业务人员长期在审计组下户的实际情况,探索推行了“外出审计+临时党小组”模式,在成立审计组时同时建立临时党小组,以“一线工作法”为依托,实现了“三个一线”(即审计、学习、党建在一线)和“三个同时”(即党的工作与审计项目同时进点、党员学习教育与审计业务同时展开、党建学习资料与审计报告同时提交),铺就了机关党建与审计工作同频共振、同向发力的长效之路;区政府办第二党支部根据科室职能定位合理划分为3个党小组,并以各党小组党员所在科室职能发挥为“小切口”,将党建工作与服务保障区政府高效运转深度融合;区档案馆第一党支部“三齐”工作法,充分发挥党小组“上联支部下联党员”的双向反馈机制作用,在支部内部构建起党总支连着党支部、党支部连着党小组、党小组连着党员的“红色链条”,推动了党建活动常态化、一体化,实现了队伍培养方向不偏,力量不散;圆明园管理处游客服务第一党支部“领促融聚”工作法,将促进党小组建设与班组建设、党员责任区建设、党员队伍建设的链接与融合,工作内涵更丰富、活力更充足、成效更明显。
(三)以“微”入手让党支部建设积极融入“微时代”
时下以微信、微视频、微网文、微平台等以“微”命名的微时代如火如荼,每个人的学习生活时刻都受着“微”元素的影响。与时俱进,因势利导,主动拥抱“微时代”,以“微”入手、以“微”起步、从“微”延伸,做好支部建设的大文章,让党支部工作更具时代感、鲜活感,真正接上 “时代地气”,在这次支部工作法创建中有着鲜明的体现。区纪委区监委机关第一党支部,每月固定“微党课”,开展“我是党课主讲人 微型课堂人人讲”活动,同时利用线上微视频、H5、AR、VR等新媒体手段,开展线上讲党史、VR红色之旅等活动,以“沉浸式”感官为思想教育注入新鲜活力,让理论学习从“指尖”到“心间”;区人力社保局社保中心党支部借助“北京海淀社保中心”微信公众号,将回应群众关切和社保政策宣传贯通融合。围绕传播党的“好声音”,讲好社保“好政策”这一目标,推送党史学习教育、支部工作活动、政策经办热点等内容,开发业务掌上办理、掌上查询功能,将微信公众号打造成随时学理论、随时查政策、随时办业务的移动平台,公众号关注人数已达18.2万人;区税务局第一税务所党支部擅用智能手段,让办税服务厅披上智慧铠甲,开拓直播间、微电影等新宣传方式,自编自导自演“小孟直播间”等24个新媒体视频,累计点击量超10万。开展“云厅”试点工作,组建电子税务局专班,提供“不见面”服务,引进“立式微厅”、“智能云桌面”、“自助发票领用机”等智能设备,提升了纳税服务质效,优化了税收营商环境。
(四)在助力年轻干部成长进步中加强支部建设
得青年者,得未来,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着眼未来,抓住年轻干部的思想脉搏和行为特征,以支部工作法推动年轻干部队伍建设,通过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助力年轻干部成长进步、担当作为、干事创业,教育引导他们成为党和人民忠诚可靠的干部,既落实了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薪火相传的战略任务,也通过年轻党员迸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大大提升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区民宗办党支部 “雁阵工程”工作法,制定了详实的“党员领飞计划”,以支部书记为首的具备“领飞”能力的党员作为“头雁”,形成“头雁矩阵”,弘扬“引领、团结、服从、培育”的雁阵精神,共同对青年党员干部助飞、领飞、放飞,最终到达每个青年个体都能远飞、高飞的目的;区委军融办机关党支部锤炼成长型“小核心”,传帮带管,压担子,在实践中锻炼年轻干部、结对子,发挥“成长导师”传帮带作用、严管理,引导年轻干部有畏有为,通过严管厚爱并重、传帮带促结合,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纪律过硬的年轻干部队伍;区房管局第二党支部搭建年轻干部创新发展研究的平台,成立住房保障年轻干部创新发展研究小组,设立成长导师制、观察员制、读书会机制、圆桌会议机制、“训”“练”结合机制、交流分享机制和成果汇报机制等七种机制,有效促进了年轻干部能力提升。
静水流深,久久为功。支部工作法创建在海淀区直机关系统才刚刚开了个头、起了个步,还需要 “践法于行”,把党支部工作法试点工作初步成果运用于党支部建设实践之中,在实践中检验和提高、还需要 “以典为范”,充分发挥先进工作法的典型示范引领作用、还需要“臻于至善”, 在“深耕细作”上下功夫,在“做精做优”上做文章,在机制、方式和载体等方面进一步总结提炼。只要坚持不懈,精进不休,就一定能推动支部工作法在区直机关落地开花,形成区直机关系统党支部工作“百花竞放春满园”的和美之景。
(供稿单位:海淀区直机关工委 课题组成员:田桂茹 邱 峰 周志强 马天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