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关驻村第一书记防汛工作纪实
北京海关 2025-08-28 10:11:59
入汛以来,强降雨接续侵袭北京。北京海关派出的驻村书记们始终坚守防汛一线,险情排查、群众转移、避险宣传等各个场所都留下他们坚毅的身影。当地群众感慨道,“有海关书记在,我们很安心。”
山雨欲来处,做一颗最坚实的“螺丝钉”
平谷区作为山区面积广、河道水库众多的区域,防汛形势尤为紧迫。黄松峪乡因地势险峻、河库众多而成为防汛重地。大东沟村驻村第一书记宋斐深知汛情就是命令,第一时间投身防汛工作。他协同乡村干部24小时轮值巡查,深入各村逐户排查隐患点,确保危旧房屋的住户提前撤离,为转移危险区居民贡献关键力量。村两委一位老主任感慨:“他来之后,我们排查隐患像撒网收鱼,一收一个准。有他在,老百姓心里踏实多了。”
双重风险下,在夜雨中守卫生命
随着昌平区流村镇暴雨如注,狼儿峪村驻村第一书记刘力强心头始终悬着两颗“定时炸弹”——山洪等水文灾害与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它们时刻威胁着乡亲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刘力强和村两委严格落实市、区防汛调度会要求,压紧责任、排查隐患、落实物资与队伍、组织群众转移、强化值班值守,全力筑牢防汛安全屏障。修订防汛预案、入户宣传动员、组织应急演练,协调应急避难场所;接预警后逐户通知避险,与村支书、包村队冒雨巡查;转移高风险农户,强化风险防控能力;带领村两委走访独居老人,提醒避险注意事项,以细致举措守护群众安全。协助农户装填沙袋,围挡进水通道,保障村民房屋财产安全;与村支书多次联合巡河,强化村内两条河道巡查力度,严防人员逗留,保障行洪期间河道周边安全。
讯息飞驰时,每一条都是安全堤坝
安全意识和避险常识是保障村民生命安全的第一道防线。雨云压境,通州区果村驻村第一书记潘登心里的安全弦紧紧绷起。村中大喇叭循环广播、微信群信息不断刷新,暴雨避险、积水自救、转移安置等实用知识精准送达每位村民。潘登和村干部一起挨家挨户排查提醒、入户动员,确保不落一人。
村民们都说,潘书记是暴雨前全村最快也最忙碌的“消息树”和“排水阀”。他与村干部和党员干部群众一起,疏通多处关键节点,清理渠道淤泥、杂草,检查防汛沙袋和排水系统,清理村庄污水出水口,24小时轮班值守,筑牢防汛的“最后一公里”防线。
风雨同舟处,上阵父子兵
做村民最温暖的“贴心人”
洪水冲垮了泥泞的道路,却冲不垮驻村干部与村民的情感桥梁。“两年驻村路,一生驻村情”,这句刻在段永建心头的话,在暴雨侵袭密云的时刻,成了最坚定的行动指南。
曾任黄峪口村驻村第一书记的转业老兵段永建,带着饮用水、八宝粥等救援物资,踩着积水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当车艰难碾过最后一段泥泞,他跳下车时,早已在村口等候的村支书快步迎上来,两双沾满泥点的手紧紧握在一起。
本次雨情紧急转移中,密云水库的一部分村民被集中转移到养蜂合作社,这是段永建任驻村第一书记住过的地方,是他扎根奉献的阵地,如今又成了守护乡亲的港湾。
而这次段永建并非孤身一人,其儿子段皓予,听闻父亲驰援黄峪口村,也跟着父亲一起来了。此刻这场奔赴,不仅是对灾区的支援,更是父子二人责任与担当的传承。
北京海关的驻村第一书记们用实际行动,化作危急时刻最坚实的依靠,将“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忠诚信念,书写在京华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