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品牌| 打造“远航计划”特色党建品牌 锻造高素质科技创新研究型人才队伍
北京市直机关工委 2023-07-21 15:07:14
打造“远航计划”特色党建品牌 锻造高素质科技创新研究型人才队伍
北京科技创新研究中心党支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近年来,北京科技创新研究中心党支部(以下简称“研究中心党支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以实现党员干部党性修养与核心履职能力“双提升”为根本目标,打造“远航计划”特色党建品牌,以“科创学苑”“日新讲堂”“思享沙龙”和“躬行实践”四大板块为依托,全面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和专业训练,努力锻造一支信仰坚定、业绩过硬、能担重任的高素质科技创新研究型人才队伍。相关经验做法多次被新华社、《科技日报》《北京日报》等中央及市级媒体宣传报道。研究中心党支部在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全面从严治党(党建)检查考核中连续两年获评优秀,先后被评选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我为创新献一计”活动优胜单位,“书记谈党建”宣传片在“北京机关党建”公众号平台展示。
主要做法
(一) 创办“科创学苑”, 专家授课拓展视野
“科创学苑”,每月邀请专家组织1次专题讲座。将党的创新理论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工作紧密结合,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读党的政治理论、前沿技术动态、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科学研究方法等内容,帮助党员干部深刻领悟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要旨和工作要求,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在理论学习中扎牢信仰之根,不断拓展知识视野。先后组织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等深入解读,针对“中国‘国之重器’技术赶超模式”“科技智库项目研究的闭环模式及专报撰写要点”“新一代信息技术前沿趋势”“北京率先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逻辑思考”等问题深入剖析。截至目前,已举办13期讲座,共计1500余人次参加讲座。
(二)开设“日新讲堂”, 心得分享互学互鉴
“日新讲堂”,每周组织党员干部开展1次主题分享。由1名党员干部围绕党建知识、业务工作、读书心得等,在“科创研究中心学习驿站”发布约20分钟的分享视频。内容上,有对党的理论知识的分享;有对元宇宙、新冠疫苗研发和新能源汽车技术等高精尖产业科技成果的分享;有对怀柔科学城大科学装置及中关村改革创新发展历程的分享;有对职称申报、人事档案管理等工作的研究与思考;还有对《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国工程科技2035发展战略(技术预见报告)》等书籍的心得体会分享。“日新讲堂”平台改变了“被动听”的传统学习模式,通过“大家讲”“分享学”的创新互动模式,党员干部展示自我、积极学习、热情参与的主动性、自觉性明显提高。截至目前,已开展71期分享。
(三)开展“思享沙龙”,研讨交流集智解难
“思享沙龙”,研究团队不定期组织研讨座谈。由研究经验丰富的党员干部牵头,组建研究小组,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结合工作实际,确定研究选题,开展座谈研讨交流。围绕“强化教育、科技、人才支撑,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打造硬核科技独角兽企业全周期创新培育体系”“促进企业研发的措施”和“招贤育才 打造对标国际水平的人才高地”等选题,邀请相关专家、创新主体、智库机构等碰撞思想,出谋划策。研究小组聚焦业务工作、行业形势、热点问题,开展自由讨论,有效提升了干部职工的研究思考能力和业务工作水平,为培养高素质研究型人才赋能。截至目前,已开展4期研讨。
(四)坚持“躬行实践”,力学笃行真抓实干
“躬行实践”,每名党员干部深入工作一线调查研究、建言献策。党员干部带头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当好“调研员”,围绕研究中心职责定位,聚焦模范机关创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2023年重点任务、大中型重点企业研发费用增速等内容,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强化责任担当,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持续深入京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创新主体等开展调研,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截至目前,共开展各类调研活动70余次。
成效启示
“远航计划”党建品牌旨在积极探索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的新路径,以党建引领实现研究中心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加快推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坚强的思想组织保障。
一是实现党员干部政治素养与业务能力双提升。通过“专家帮学、干部互学、交流促学、调研践学”的模式,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服务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相结合,将党的政治理论与中心业务工作相结合,坚定理想信念,在学深悟透上下功夫,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
二是实现党员干部思考能力与研究水平双提升。通过组织研讨交流、组建研究小组、开展调研走访等学习形式,切实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实现资源共享、成果共研,持续提高党员干部的思考能力和研究水平。党员干部参与撰写的研究报告等成果获领导批示100余次。
三是实现党员干部凝聚力与干事创业动力双提升。依托“四大平台”,党员干部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度进一步增强,不断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智慧力量,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使党的创新理论真正入脑、入心、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