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坚持系统观念
机关党建研究 2023-04-11 09:25:42
必须坚持系统观念
王芝华
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重要范畴,也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立场观点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将“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作为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根本要求和基本原则之一。新时代新征程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必须把系统观念坚持好、运用好,为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维方法。
一、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构成并与外部环境相互影响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辩证法深刻分析了社会是一个复杂大系统,分析了现代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社会)的整体联系,分析了经济生产、交换、分配、消费4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系统运动过程,分析了经济全球化、世界普遍交往、历史向世界历史演变的世界大系统,等等。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逻辑,系统观念就是把客观事物看作由各种要素基于一定关系组成的有机整体,立足整体视域把握事物发展规律、分析事物内在机理、处理事物发展矛盾的思想方法。系统观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统一。坚持系统观念的认识论在于把握并遵循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客观规律,着眼于整体性、关联性、结构性,对事物发展相关要素和环境进行系统分析、整体把握,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坚持系统观念的方法论,要求我们既看到事物的整体,又兼顾其部分,既把握事物发展历史规律,又关切事物现实问题,既关注事物眼前的发展,又着眼于事物的长远发展,把各个要素看成不可分割的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找到部分与部分之间的联系,协调推进事物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的发展。
坚持系统观念和系统分析方法,为我们揭示历史发展逻辑、把握治国理政规律指明了方向。一是必须坚持全面整体的观点。任何事物都有整体和部分之分,整体决定着事物性质和发展方向,部分是事物的组成要素和内在构件。现实中,有的人容易以偏概全,以部分代替整体,犯“盲人摸象”“管中窥豹”“坐井观天”的错误,只有整体全面看待问题,才能抓住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做到观大势、明大局、谋大事。二是必须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蝴蝶效应”引发遥远地方数周后的飓风、“多米诺骨牌效应”带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连锁反应、“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产生始料未及的次生灾害……这些看似匪夷所思的现象,实际上背后都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要求我们坚持统筹兼顾、协调推进,避免出现短板和弱项,从而影响整体水平的提高。三是必须坚持运动发展的观点。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以“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的名言,说明了客观事物永恒运动的哲理。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这个观点表示赞同,并进行升华和完善,他认为:“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和不变的,而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生成和消逝。”可以说,运动发展是事物存在的基本方式,只有坚持以动态变化的观点来分析和把握,才能扣住时代的脉搏,跟上发展的步伐,做到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二、运用系统观念是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宝贵经验
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改革百年来,始终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系统观念解决存在的问题。在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毛泽东总结了独具特色的系统观念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提出无论是干革命还是搞建设,在任何时期,对任何单位,负有主要领导责任的人,都要分清主次和轻重缓急,围绕解决主要矛盾抓全局,学会运用“弹钢琴”的工作方法,并强调“没有全局在胸,是不会真的投下一着好棋子的”,“一着不慎,满盘皆输”。1956年毛泽东发表的《论十大关系》,就是熟练运用系统观念的光辉篇章。他在总结新中国成立初期建设和苏联模式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处理好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个人,中央和地方,汉族和少数民族,党和非党,革命和反革命,是非,中国和外国这十大关系。今天我们重温这一名篇,仍然能深刻体悟到系统观念的方法论意义。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始终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为一个庞大系统工程来设计,指出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是发展,但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正确处理好发展、改革与稳定的关系,充分照应到系统的方方面面,着眼于系统的整体性,“如果处理不当,就很容易动摇我们的方针,影响改革的全局”。邓小平在《前十年为后十年做好准备》中指出,“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比较,它的优越性就在于能做到全国一盘棋”。“全国一盘棋”是从整体上谋划推进我国发展的形象说法,是坚持系统观念的集中体现。推动发展就好比下围棋,无论是布局抢点,还是攻防进退,甚至是弃子争先,都要从整体上来权衡,统筹各方关系,兼顾不同利益,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大效能。江泽民提出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处理好12个带有全局性的重大关系,成功应用系统观点解决现代化建设中的三颗战略性棋子:改革、发展、稳定,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胡锦涛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形成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这些都是坚持系统思维、运用系统观念的光辉典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实践中,坚持系统观念,举旗定向、谋篇布局,统揽全局、协调各方,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系统全面、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内在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提供了科学指引。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运用系统观念治国理政,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提供了思想和行动遵循。比如: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上,强调“党的领导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必须体现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国防军队、祖国统一、外交工作、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在现代化经济体系上,指出“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在全面依法治国上,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把握重点、整体谋划,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在全面深化改革上,提出“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确定的各项改革任务,前期重点是夯基垒台、立柱架梁,中期重点在全面推进、积厚成势,现在要把着力点放到加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上来,巩固和深化这些年来我们在解决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政策性创新方面取得的改革成果,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加强各项改革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上,强调“必须从系统观念出发加以谋划和解决,全面协调推动各领域工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全面从严治党上,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要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这些重要论述,都是坚持系统观念和系统分析方法的典范。
三、坚持系统观念回答好时代课题
历史带来启迪,实践增添智慧。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现实的结合上,我们对系统观念这一基础性思想工作方法的认识必须更加深入。要看到,社会发展是一根链条,社会结构越复杂、规模越庞大,链条就越精密,任何一个环节“掉链子”,都可能造成整根链条的中断。这就好比一架飞机,由几百万个零件组成,任何一个零件存在缺陷,都可能出现问题,甚至造成灾难性后果。随着党和国家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日益丰富和多样,时空范围越来越广、更迭频率越来越快、结构层次越来越多、影响程度越来越深。拿起社会分析的“望远镜”“多棱镜”“显微镜”来观察,我国发展系统性、整体性、相关性的特点十分明显,是一个纵横连贯、井然有序的有机整体。从横向看,我国发展涉及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从纵向看,我国发展贯通中央地方的各个层级;从内部看,我国发展包括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各个领域的诸多元素,每个领域都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子系统。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统筹兼顾、综合施策,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一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关系,加强前瞻性思考。必须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以系统观念把握当今国内外形势的“变”与“不变”,既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又要开拓进取,积极研究和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新措施,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要处理好全局与一域关系,加强全局性谋划。必须牢固树立全局意识,正确认识大局,坚决服从大局,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时刻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多打大算盘、算大账,少打小算盘、算小账,善于把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放到党和国家事业大棋局中进行思考和定位,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在大局下行动、在大事上作为,做到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
三要处理好战略与战术关系,加强战略性布局。必须着眼于新时代党治国理政的战略定位、战略使命、战略愿景,正确处理战略全局所包含的要素与要素、系统与环境、阶段与阶段之间的关系,不断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统筹发展与安全,具体深刻地给出具有全局性、历史性、针对性、指导性、可操作的方针策略,在解决突出问题中实现战略突破,在把握战略全局中推进各项工作,做到战略和战术统筹考量。
四要处理好“长板”与“短板”关系,加强整体性推进。短板不补,必有祸患;不重视长板,久而久之,长板也会变为短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是某方面的“一枝独秀”,而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目标的“春色满园”和集成实现。我们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是说做好经济工作就“一俊遮百丑”,而是每个环节都不能“拖后腿”。坚持系统观念,就要从当前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问题出发,在锻“长板”与补“短板”的利弊权衡中趋利避害,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增强发展的整体性,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作者系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本文系2021年度湖南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长效机制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1ZDB0302)阶段性成果】
来源:《机关党建研究》2023年第3期